理論上來說,主頻確實越高必然越好,但也是一把雙刃劍,高主頻的代價就是更高的溫度和功耗。因此都2020年了,就不能只看主頻,對于CPU性能表現,要從多維度看,比如時代、架構、制程工藝、核心數量等等這是一個非常繁瑣的流程。

比如04年的奔騰系列,主頻都可以達到3.8Ghz,但是由于架構因素,還是單核性能,主頻雖高,但依然落后于多線程處理器,并不實用。因為就算你主頻默認5.0Ghz,實際上我們看看視頻刷刷網頁只能用到2.0Ghz,就是一種性能的浪費。
目前的3.5Ghz的頻率已經能滿足大多數的應用需求,還有睿頻超頻等技術加持,既然夠用,就沒有必然再去提升,因為高主頻最大的問題就是有非常高的溫度表現。
所以,我們在看處理器的性能時,不一定高主頻就一定性能好。不僅要結合時代,架構等因素,還要與你的電腦其它硬件結合,才能發揮更科學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