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61主板能超頻cpu嗎
i7 3770k配什么主板好?這款CPU可以說是高端,那么當然要配高端板主板,那么具體都有哪些可以匹配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吧。i7 3770k配什么主板好?Intel 酷睿 i7 3770k處理器是I...
2025.07.02COPYRIGHT ? 2023
粵ICP備2021108052號
郵箱:611661226@qq.com
留言給我Hello,大家好!我是沈少!前不久用七彩虹的CVN B760M主板和喬思伯D31 MESH副屏版機箱裝了一臺新機,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明明是同一顆i7-12700KF CPU,搭配同樣的追風者Polar T6雙塔散熱器,怎么從Z790主板換過來,CPU進行FPU拷機的溫度就上去了呢?
趕快翻出了我之前的測試記錄,具體如下:
● Z690 + 追風者冰靈M25 光影白 360:單拷CPU封裝溫度 75 °C
● Z690 + 追風者Polar T6風冷(默認最高1500 RRM):單拷CPU 84 °C
● Z690 + 追風者Polar T6風冷 2000 RPM滿轉速:單拷CPU 78 °C
● B760M + 追風者Polar T6風冷(默認最高1500 RRM):單拷CPU 100 °C + 降頻
● B760M + 追風者Polar T6風冷 2000 RPM滿轉速:單拷CPU 94°C
可以看到本來默認轉速能過的FPU單拷過不了了,滿速FPU溫度提高了16 °C,對比30水冷更是提高了19 °C之多!再對比了網上其他用B760主板裝機的用戶的數據,基本可以確定,鍋就是B760系列主板本身的設計,讓中高端CPU在B760系列主板上電壓和功耗都變高了,這不就增加了散熱壓力嘛!
(圖源:ITXLAB)
而尷尬的是,B系列主板并不能給CPU超頻,也就是說功耗上去了,溫度高了,性能卻沒變化,有時候甚至還會因為過熱降低。
這就給小伙伴們提出了一個難題:“我不超頻,改選B760系列主板,還是更高級更貴的Z790/Z690主板呢?”剛好這兩種主板我都有,這里就結合實測,給小伙伴們一個參考。
首先在主板上,目前Z790的產品以ATX大板為主,畢竟高端用戶往往需要比較強的拓展性,而且Z790其實比B760貴的不多。以這張七彩虹CVN的巡洋艦為例,日常經常優惠到1699元的好價,還是D4內存規格,兼容性很好。
除了內部的供電足接口多,Z790主板的IO配置基本也是各大廠商的“天花板”級選手。比如七彩虹這張,包括4個USB 3.2 Gen1(其中1個可以用于BIOS更新),1個USB 3.2 Gen 2x2 20Gbps Type-C和1個USB 3.2 Gen 2 10Gbps Type-A高速接口,以及2個USB 2.0接口,可以同時連接非常多的外設。
對我這樣的數碼博主和主播來說,各種鍵盤鼠標音箱麥克風調音臺外置聲卡都不用擔心沒有足夠多的接口了。
為了避免機箱對測試結果的影響,這次我都是用開放式平臺(主板盒子)。
不過Z790也有MATX的版本,價格更低200元,這樣和B760的差價就更小了。
接著看看同系列的B760主板,也是七彩虹CVN級別,日常優惠價在1099元(D5版本貴100元左右),算是自帶WiFi高顏值B760的守門員產品了。
采用12+1相的強化供電設計,用i5\i7 CPU很穩,跑i9也不是不行。但作為MATX的主板,M.2接口會少一些。
但IO接口方面就能看到明顯的差距了。不僅少了一個高速USB 3.2的接口,剩下的幾個USB接口的速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打折,只能說主流夠用,需要強悍拓展性的話就有點不夠看了。
但對主流用戶來說,B760的配置其實還是相當夠用的,各種高速PCIE 4.0的SSD,NVIDIA 40系線寬顯卡全都帶的動。不能超頻,對于非K CPU來說內存也很難超。但還是那句話,主流用戶往往不太在意這些,所以能幾乎無感省下這幾百顯然是不錯的。
啊對了,ROG B760-F可以降壓解決功耗高的問題,但這張1999元的B760肯定也不是主流用戶會考慮的啦。
小伙伴們可能發現上面的介紹中都用了風冷方案,但搭配中高端CPU不應該用水冷嗎?其實也未必。
這款追風者T6風冷是配置比較高的雙塔雙風扇,M25風扇的滿轉速又是2000 RPM,理論上可以穩壓不超頻的i7-12700KF了。
同時,還配有降速線,日常使用可以通過這根線轉接到主板上,這樣滿轉速就是1500 RPM,更加安靜。我在搭配Z690和Z790主板的時候也是這么操作的。
水冷的優勢則是顏值更高,不容易壓彎主板,機箱內風道更順暢,同時CPU整體溫度更低(還能獲得更大的超頻潛力),但缺點就是貴一些,并且多少有漏液的風險。
這里簡單介紹一下測試平臺的其他配件,供需要做配置的小伙伴們參考。已經選好配件的朋友們可以直接跳到總結部分。
我用的CPU是之前一直在手里的i7-12700KF,
如果現在買新U,推薦2000價位非常均衡的13代新款:i5-13600K,不需要核顯的話就13600KF,14核20線程中,其中有6個性能核心,單核睿頻可達5.1GHz,還有24MB智能高速緩存,以及20個處理器PCIe通道。性能比12700K略強,功耗還低一些。
內存則是影馳的HOF名人堂 Extreme DDR4 4000MHz 8GBx2套條內存,出廠就是一套,不用擔心兼容性的問題。采用簡約大方的設計,白色系的極地寒冰散熱器好看之余,也能輔助內存散熱。
陶瓷鏡面的用料和CNC切割后的高光亮邊設計也很漂亮。內部則是10層白色PCB+三星B-die的高配置,有不錯的超頻潛力。
內存支持XMP 2.0,可以輕松超頻到4000 MHz。
SSD是影馳 HOF Pro 30 2TB,這款 PCIe 4.0的SSD有2TB的大容量和白色PCB的高顏值,還附帶了曲鏡白泳散熱器。
標準的M.2接口和2280的尺寸,可以適配主流的B760和Z790主板。因為是2TB的超大容量版本,所以采用了雙面貼片的工藝。
因為七彩虹的這幾款主板都有自帶散熱片,和免螺絲安裝設計,所以裝SSD還是相當方便的。
接著再裝上主板的散熱片即可。
實測這款SSD有連續讀取5496 MB/s,連續寫入4478 MB/s的好成績,比PCIE 3.0大多在3000 MB/s的讀寫速度提升明顯。
顯卡方面,則是前不久剛推出的耕升 RTX 4070Ti 星極皓月OC 12GB。
NV在40系上的各項光追技術都有,還有對創作者來說非常好用的AV1編碼支持,做4K視頻的效率確實有不小的提升。
供電方面也升級到了ATX 3.0的新接口,不過顯卡自帶了電源轉接線,所以大家不一定要買新款的ATX 3.0電源,都能用。
顯卡支持低負載風扇停轉功能,這樣日常運行的時候會比較安靜。
RGB燈效也屬于比較合理的范圍,有點綴的效果,也不會顯得過于浮夸。除了游戲玩家合適,對視頻創作者來說,如果用得到新功能比如對AV1編碼的支持,輸出速度的提升和視頻容量的減小確實非常直觀,可以通過減少NAS升級和外置PSSD的容量來收回一部分買新顯卡的成本。
電源方面,則是推薦850W左右的大電源,一來電源是耐用品,使用年限很長,值得投資一下。二來目前CPU和顯卡的功耗也越來越高,真的是850W很常見,1000W不嫌多的年代了。具體到這款安鈦克的NE850電源,白色的外觀挺好看的。
采用全日系電容,工作的穩定性讓人放心。有Hybrid Mode,開啟后在低負載時電源風扇會停轉,很安靜。
這款金牌全模組電源,不僅供電品質很好,還有全模組線材的設計,只需要連接必需的幾根線就行。
電源自帶有7年的換新保修,加上白色高顏值,個人覺得是850W的金牌全模組電源里非常不錯的一款。
最后總結一下,在排出超高端B760(比如1999元的可手動設置降功耗的ROG)和旗艦Z790(2500及以上,主流用戶基本用不上那些高階功能)主板之后,我們根據實測溫度數據可以得出一下的匯總表:
簡單來說,因為Z790對CPU電壓和功耗有很強的可控性,所以搭配一個中高端的雙塔風冷即可。
如果裝入機箱,可以適當加一下機箱風扇優化風道。目前這種三聯包的積木風扇一套在100多元,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當然了,也可以加預算上水冷,相對來說CPU溫度更低,日常使用也更安靜。
B760的主板,則會讓中高端CPU在高負載使用時有比較高的功耗和溫度表現,并且不提升性能,需要選擇一個靠譜的中高端風冷散熱器并打開滿載模式(比如追風者T6的2000 RPM模式)才能滿足使用需求。好在T6的黑色無光版只要199元,性能和白色RGB款一只,在性價比上還是比水冷散熱器合算多了。
也可以加預算選水冷,但把加水冷的預算放在主板上,直接升級到Z790似乎更合適,不僅CPU功耗低了,內部插槽,后置IO的數量和性能還有提升,以后還能玩玩超頻,差價不過幾百元,還是合算的。
至于日常CPU滿載不多的用戶,則可以堅守B760+中高端風冷的務實方案,可以把剩下的預算,花在更好的顯卡、更大容量的SSD,或者外設上,個人覺得使用的體驗提升會更加明顯。
最后總結如下:
● 游戲玩家,偶爾滿載:B760 + 風冷
● 生產力用戶,滿載多,預算一般:Z790 + 風冷
● 重度生產力用戶,預算足:Z790 + 水冷
● 就是喜歡水冷的安靜和高顏值,預算一般:B760 + 水冷
好了,以上就是關于2023年初,B760和Z790主板對比啦,希望對大家的選購有所幫助。我是沈少,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