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顯示器對顯卡要求
對于目前的顯卡來說,所有普通顯卡以及集成顯卡都支持2K甚至4K分辨率。從這點來說,2K不需要特別的顯卡。但是游戲玩家可不能這么想,2K的游戲畫面,效果比1080P更好,顯示更多的細節,但要得到這更...
2025.07.02COPYRIGHT ? 2023
粵ICP備2021108052號
郵箱:611661226@qq.com
留言給我前言:
沒想到這種問題居然看到好幾個平臺的人在問,也有很多數碼大佬在回答,咱家不是大佬,但不屑于復制粘貼,姑且來談談我自己的使用感受。
其實,一開始這個就是偽命題。現在主流的顯示器都是兩個接口都有的,而智能電視或者其他類型的視頻輸出終端往往僅有一個HDMI接口和全功能Type-C接口。簡單來說,顯示器上面多數是選那個都無所謂,后者往往是無DP可選。
結論:
先上結論再給大家分析,我選擇HDMI,最新版本的HDMI。前言我就說過了,現在的顯示輸出或者輸入終端設備,除非是老機器,否則基本上都有HDMI的存在。如果你家里除了電腦外還有PS5、XBOX、Switch一類的游戲機;數碼單反、數碼微單一類的拍攝設備;玩客云、群暉一類的NAS或者是電視盒之類智能終端,那么理論上一條最新版的HDMI線就可以通吃,如果不行就加轉接頭和升級線材。
HDMI接口:
PS5是用HMDI連接電視機或者顯示器的,輸出4K 120Hz超清視頻。相信這個規格已經比起不少游戲玩家主機要高了。要知道,現在4k并談不上主流,多數電腦玩家還是徘徊在1080P、2K左右。一方面是顯示器基本上是不動產,大家的老設備還蹦跶著;另外一方面,這幾年顯卡的反人類價格,聞者傷心。
現在不少高素質的4k超清顯示器都能支持4k 144Hz,也就是說144刷新率的電競4k顯示器,基本上都能兼容ps5的4k 120hz的要求。自用過兩臺技嘉一臺微星的電競顯示器均能輕輕松松實現。
相信不少人接觸的第一臺4k視頻終端都是4k智能電視機,早期的4k電視還是3840X2160 30Hz的,被不少專家PUA說這是假4K。然而,老外不吃你專家這套,我說3840X2160是4k就是4k,我說1000GB=1TB就是1TB,愛買不買。
咱不是專家,這文章不是給您推薦4k電視機的。我只想說,不少大佬對于HDMI的不良印象就是從4k電視開始的。早期的4k電視存在30Hz和60Hz兩種,買前者的都是不太懂參數或者圖便宜的;后者買回去,還得買一條HDMI1.4以上的數據線(電視機廠家不一定送你哦,親),如果用老款的1.1版本,你的電視就只能運行在3840X2160 30Hz。其實,真正用來看電視的話,真看不出區別的,就是讓人不爽。
說到底,這是版本和配套的問題。同樣的移動硬盤,要是機械硬盤,撐死就是200MB/s;要是SATA3界面的話,撐死就是550MB/s左右,畢竟SATA3接口的天花板就是6Gbps;基于PCI-E界面的,保底接口速度有10Gbps,1000MB/s不是事兒。至于雷電4接口的移動硬盤,沒用過,但是接口速度有40Gbps,上限可以渠道3000多MB/s的。
接口理論速度、帶寬、數據傳輸速度并不是同一個事物,但是要釋放全部速度和性能就必須三者均無短板。您大幾千的電視機都買了,你為了一個10多塊的HMDI線糾結個啥子呢?
現在我們已經很少用到VGA了,VGA是老款的模擬信號視頻線而已,而我們現在的都是數字信號。數字信號就涉及到視頻數據傳輸,簡單來說,分辨率X刷新率就是需要傳輸的數據量。不建議大家去慢慢計算,意會就可以了,這內容考試不考的。
HDMI接口又有三種分類,最左邊的是HDMI標準口、中間的是MiniHDMI、最右邊的是microHDMI,形狀和尺寸不一樣,但是本質是一樣的。
部分場合需要用到HDMI彎頭,就是相當于接口90度反轉,方便接入到某些超薄的設備上面。
另外,三種接口還是轉接頭,分別為MiniHDMI轉HDMI、MicroHDMI轉HDMI,暫時沒見過MiniHDMI轉MicroHDMI的。注意,這種轉接頭都是雙向的,反過來用也是可以的,關鍵要看你的設備接入的是什么口而已。比方說,同樣是全畫幅微單,索尼A7R3就是采用了MicroHDMI口輸出的,功能和標準口無異,但是由于尺寸的問題,非常容易誤觸損壞。我們單位用這機器,早期弄壞不少線了,后期用轉接就省一點。尼康Z6用的是miniHDMI接口,基本上不存在壞的時候。
現在不少便攜顯示器用的也是miniHDMI接口,從尺寸來說挺不錯的,一樣很小很薄,但沒有MicroHDMI那么脆弱。早期我們公司商拍,都是帶多條HDMI轉MicroHDMI備用的,Micro一頭接相機,標準一頭接監視器,一邊拍一邊監視,提高出片率。
DP接口:
看過不少數碼大佬,都是推崇DP口的。事實上而言,同時期,DP基本上比起HDMI先進。比方說,率先支持4k144Hz的是DP,HDMI要升級到了2.1版本才能支持。
而且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地方是,基本上我們見到的中高端顯卡都是有多個DP口而僅僅保留兩個或者剩下一個HDMI的。據說HDMI是要付費的,因此板卡廠家更加推崇不要錢的DP。
事實上,對視頻技術要求最高的就是PC游戲玩家以及專業級的視頻媒體。
很多數碼博主都覺得,多數的圖形視頻新技術都是從游戲那邊先應用上的,因此,伴隨著顯卡升級的DP口更加有優勢。事實上,受限于成本,顯卡要普及8k非常困難,畢竟現在4k144幀能跑滿的機器都很少了。
優先用到更大分辨率的反而是拍攝裝備,比方說現在的佳能R5、R3,索尼A1、尼康Z9這些專業旗艦微單都能拍攝8K視頻。這些旗艦級設備雖然是大幾萬的產品,但是畢竟是生產力工具,有剛需的還是愿意花錢的。
除了臺式機的顯卡,DP口也會在游戲本上面見到,但是游戲本的視頻輸出口并不是唯一的。比方說,我自用的游戲本,就同時擁有HDMI、MiniDP、全功能Type-C三個視頻輸出端口。
左邊的是DP標準口,D型的,就是和大寫字母D一樣;右邊梯形的是HDMI標準口。有意思的是,DP可以轉HDMI,也有HDMI轉DP。理論上兩者可以實現互轉,但是設計到轉碼器的成本,多數產品都是單向轉的,買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問清楚。而且,轉換是按照高轉低的原則,比方說,4k120Hz的DP輸出,如果HDMI并不是2.1版本的話,就要降低到4k60Hz,反之亦然。
DP也有miniDP,感覺上比起microHDMI尺寸大一點,誤損的機會低一點點。
Type-C:
Type-c其實不是一種接口,而是一種接口形式。最早期用Type-C接口是諾基亞,內部傳輸界面僅有USB2.0的,因此速度不占優勢。現在,某些品牌的安卓手機,依然用著祖傳2.0。
同樣是Type-C接口,某些設備并不是全功能的,也就是僅能充電、讀寫數據,但是不能視頻信號輸入或輸出的。
用過的算,基于雷電4接口的Type-c都有,速度可以達到40Gbps。最新的USB4也是40Gbps的速度,理論上來說,USB4普及的話,以后甚至可以做外接顯卡都說不準的說。
理論上來說,雷電4和USB4速度和功能基本上一樣的,就是前者需要授權費,后者貌似是開源項目,免費的。
通過全功能Type-C口,連接華為手機我們甚至還能打開華為的PC模式。三星和錘子手機貌似也有類似的功能。
而且,同樣一臺雕塑家的觸控便攜顯示器,用miniHDMI連接電腦,只能作為副顯示器或者鏡像顯示器使用;但是用全功能Type-C連接就可以實現觸控,完完全全變成超大平板了。
也就是說,Type-C比起HDMI先進,但是后者通用性和兼容性占優。
總結:
某個程度而言,全功能Type-C>DP大于等于HDMI。但作為”墊底“HDMI通用性卻高于前面兩者。
如果你是一般家庭用戶,沒有中高端的視頻拍攝工具或者沒有太多的智能終端,選DP還是HDMI區別不大。
如果你是數碼潮人,經常折騰智能終端或者是典型的PC/PS5雙重玩家,旋轉最新最高版本的HDMI更加合適。
如果你還有堅持作戰的DVI甚至VGA老用戶的話,沒有剛需升級顯示器就湊合繼續使用。
對于目前的顯卡來說,所有普通顯卡以及集成顯卡都支持2K甚至4K分辨率。從這點來說,2K不需要特別的顯卡。但是游戲玩家可不能這么想,2K的游戲畫面,效果比1080P更好,顯示更多的細節,但要得到這更...
2025.07.02作為電腦的圖形處理器,顯卡提供了多個視頻接口供不同的顯示器進行使用,常見的顯示器接口有VGA、DVI、HDMI、DP、Type-C以及最近興起的USB4.0。其中VGA和DVI由于接口本身帶寬限制,在...
2025.07.02提到裝機,喜歡玩游戲的朋友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相關的知識,特別是顯卡和CPU等核心部件,很受玩家們的關注,會花不少心思去了解。但是這兩年顯示器也成為了不容忽視的存在,今天我們就聊聊怎么搭配顯卡和顯示器。...
2025.06.29對于目前的顯卡來說,所有普通顯卡以及集成顯卡都支持2K甚至4K分辨率。從這點來說,2K不需要特別的顯卡。但是游戲玩家可不能這么想,2K的游戲畫面,效果比1080P更好,顯示更多的細節,但要得到這更...
2025.07.02這就是顯卡正面照片,沒有轉接線的接口聯想主機拆下來的 沒有顯示接口的有誰知道的說下這個顯卡是做什么用的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