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修理店在哪里
手機除了日常的打電話外,具備玩游戲、看電影、購物、社交等功能,但是手機的電池容量又那么小,手機重度使用者經常是邊充電邊玩手機。于是很多人就有疑問,消耗的電量是來自手機電池呢還是充電器呢。今天就跟小...
2025.07.02COPYRIGHT ? 2023
粵ICP備2021108052號
郵箱:611661226@qq.com
留言給我誰在悄悄讀取我的剪貼板
50款主流App深度測試 八成“暗藏玄機”
IT時報記者 孫妍 制圖 馮誠杰
“你的電話、收件地址發我一下。”
“你的視頻會員賬號和密碼能借我用一下嗎?”
“錢打到哪張卡上,開卡行和身份證號也同步發我一下。”
……
這些信息的交流,往往伴隨著復制粘貼這個動作。但你是否想過,這個習以為常的動作可能會泄露個人隱私信息。
蘋果iOS 14正式版尚未發布,就引起了關于隱私安全的討論,因為iOS 14新增了安全提醒功能。有了此功能,一旦手機中的App讀取剪貼板,iPhone就會彈出通知:“A應用復制自B應用”。如此一來,用戶就知道哪些App可能在跟蹤自己的信息。
那么,國內主流App在蘋果的新系統下是否會無處遁形?安卓系統用戶是否會碰到同樣情況?記者為此親自測試,并采訪了業內技術專家,結果讓人吃驚。
50個主流App實測
僅9個沒有主動獲取剪貼板
據外媒報道,有用戶升級到iOS 14后,發現系統不斷提示抖音短視頻國際版TikTok在獲取剪貼板。同時,谷歌Chrome瀏覽器、新聞應用CNN、Google News和星巴克都被網友曝光會對用戶的剪貼板進行讀取。
對此,TikTok相關負責人表示,訪問剪貼板是為了打擊重復刷無意義的垃圾評論、惡意刷評論等行為,但不會訪問用戶剪貼板的任何內容。不過,為了消除混淆,TikTok已經向App Store提交了更新版本并下線了反垃圾郵件功能。
那么,國內用戶會碰到類似的情況嗎?
為此,《IT時報》記者在自己的iPhone升級為iOS14測試版后,測試了50個主流App,覆蓋電商、社交、視頻、音樂、金融、生活、出行等領域。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只有9個App沒有觸發復制剪貼板的提醒,分別是微信、國美、亞馬遜中國、知乎、同花順、美團外賣、叮咚買菜、攜程和滴滴出行。
也就是說,當用戶在iPhone的任意一個App里做復制粘貼動作后,打開其他41款App都可能會復制該內容。
令人細思極恐的是,在iOS14版本之前,用戶對于這一行為毫無感知,蘋果默許該行為。
那么,蘋果會自動識別敏感信息,并幫助用戶攔截嗎?
《IT時報》記者在iPhone自帶的備忘錄里復制了一條關聯信息,包含姓名、電話、家庭住址和身份證號等敏感信息,并在備忘錄里完成了粘貼的動作。但當記者一一打開這50款App時,仍舊會出現“某某App復制自備忘錄”的安全提示,多次測試后發現,結果跟上述測試一樣,82%的App都會讀取剪貼板。
“蘋果在iOS 14之前沒有對剪貼板內容進行安全提示和過濾,iOS 14正式版發布前還不清楚是否會過濾。” 一家企業安全服務商指出,“只要是用戶復制粘貼的信息,App幾乎都可以讀取,比如文本、圖片、文件基本信息等。”
對App來說,剪切板是一個很好的工具,比如淘寶和抖音的鏈接被微信拒之門外后,他們就利用口令、二維碼等形式來實現跳轉。抖音和淘寶都會先識別是否有自家的特殊標識,才會上傳云端匹配相關視頻或商品,返回結果給用戶。如果沒有對應結果,用戶就不會有感知。
二次粘貼帶來大風險
易致敏感信息泄露
“二次粘貼才是最大的風險。”民間互聯網安全組織網絡尖刀創始人曲子龍指出,剪貼板最大的潛在風險不是第一次復制粘貼,在日常生活中,第一次復制粘貼的內容大部分是為方便用戶提供信息給App的,真正的風險是用戶復制了內容粘貼到A應用之后,復制的內容并沒有被回收,打開B應用時該內容仍然可以被獲取,從而造成敏感信息的泄露。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幾次測試結果都是在二次粘貼的測試環境下得出,《IT時報》記者先在備忘錄這個App中完成復制和粘貼兩個動作,再打開50個App查看是否有安全提醒。
同時,《IT時報》記者多次粘貼測試發現,在運行iOS 14測試版的iPhone上,基本上,跨App粘貼20次后,該復制內容會失效,無法再粘貼。每次略有差別,據此判斷可能跟時間相關,每隔一段時間,iPhone會清空一次剪貼板。
在敏感信息回收方面,銀行系App做得較好,當復制粘貼銀行卡賬號后,再登錄銀行類App,多家銀行都會出現一條提示:“您是否需要向銀行卡(銀行卡賬號)轉賬”,包括工商銀行、招商銀行、郵儲銀行、浦發銀行、上海銀行等,所幸是,用戶在一家銀行完成取消或轉賬這個動作后,再登錄其他銀行App就不會再出現這條提示。
小米對標iOS 14
照一照面具下的安卓應用
小米MIUI 12系統升級了隱私保護功能,這個功能比iOS 14的提醒功能更到位,被手機圈認為是流氓軟件的克星。
只要App調取用戶個人信息,小米這一功能便會提醒,同時返回“空白通行證”,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不給權限不讓用”的問題。
《IT時報》記者利用小米隱私功能測試了上述50款App的安卓版,也只有11個App是不主動讀取剪貼板的,分別是微信、國美、亞馬遜中國、知乎、微眾銀行、餓了么、美團外賣、叮咚買菜、58到家、攜程和滴滴出行。雖然不主動讀取的安卓應用比蘋果應用還略多一些,但從讀取次數來看十分觸目驚心,有部分安卓應用甚至在兩分鐘內讀取了20次剪貼板。
從蘋果和安卓的對比測試可以看出,在國內,讀取用戶剪貼板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有沒有實際侵權,還要看App讀取剪貼板后會不會上傳并留存用戶個人信息。”曲子龍說道。
那么如何界定是否侵權?根據《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第三條第1點,征得用戶同意以前就開始收集個人信息,可認定為“未經用戶同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第四條第1和第3點指出,收集的個人信息類型與現有業務功能無關,收集個人信息的頻度等超出業務功能實際需要,可認定為“違反必要原則”。
蘋果“敲打”開發者
索取應用權限不要“貪”
蘋果系統的剪貼板一直被認為比安卓系統更安全。因為在iPhone上,當用戶復制一條新內容時,會直接覆蓋前面復制的內容。然而,安卓手機會保留更多內容在剪貼板上,所以用戶常常可以在輸入法等地方查看剪貼板歷史記錄。安卓手機廠商也開始意識到剪貼板的信息安全問題,多家安卓手機廠商都推出了幾秒清空剪貼板的功能。
由此可以看到,國內手機廠商已經在帶頭凈化應用過度索取的大環境,蘋果此次更新之用意,也不單單只是提醒用戶,也是在警告開發者。
繼歐盟在2018年出臺史上最嚴的隱私法規《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后,今年美國也出臺了《加利福尼亞州消費者隱私法案》(CCPA),中國應用出海需要越來越重視用戶隱私保護的安全問題。
今年2月,兩位國外iOS開發者發出警告,由于蘋果和安卓手機中的一個漏洞,數十款主流App經常訪問剪貼板內容,盡管此舉沒有太大危害,但可能會被黑客利用。
那么,剪貼板在什么情況下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并存在被黑客或流氓App濫用的危險?
多位白帽子和安全專家向《IT時報》記者指出,在蘋果手機上一次性復制粘貼賬戶+密碼、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電話等關聯組合信息時,或者在安卓手機上一次性復制或連續復制組成關聯信息,對于在“偷看”的App來說是有價值的。
如果只是一個密碼,那么App得到的也只是一串無意義的字符串,加之手機不“越獄”,App是通過官方渠道安裝的,就不必過多擔心。 (馮誠杰對此文亦有貢獻)
手機除了日常的打電話外,具備玩游戲、看電影、購物、社交等功能,但是手機的電池容量又那么小,手機重度使用者經常是邊充電邊玩手機。于是很多人就有疑問,消耗的電量是來自手機電池呢還是充電器呢。今天就跟小...
2025.07.02嗨~大家好呀,今天又是分享玩機教程的一天,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任務管理器,。說到任務管理器,可能小伙伴們最容易忽略,都知道它可以查看最近任務和運行后臺app,其實任務管理器里有很多功能,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2025.07.02小米確實有兩款三卡槽手機,是可以同時安裝兩張手機卡和一張內存卡的。note2最早的手機壁紙,很經典第一款是我之前用了兩年的紅米note2。這款手機是15年出的,比較老,不過確實電池可拆卸,拆開后蓋,卸...
2025.06.29小米發布了小米13系列,令人期待的小米影像果然不負眾望,三顆徠卡鏡頭將小米的影像與其它手機拉開了距離,但小米影像的組成部分,除了鏡頭,還有相冊。你可能會想,不就是平平無奇的相冊嗎?其實小米相冊可以說是...
2025.07.02現在都在流行發掘手機的黑科技,除了OPPO、VIVO、華為等手機有黑科技外,小米手機作為國產手機四巨頭之一自然也少不了這些。那么小米手機到底有哪些黑科技呢?如果不知道或者知道了卻不使用,那你就虧大了。...
2025.07.01